AECOM沈同生:景觀不該是只可遠觀的藝術
城市景觀不只是雅致的人居環境,還有人與自然的情感相互關系。榮獲第十二屆園冶杯專業獎地產園林大獎,由艾奕康設計與咨詢(深圳)有限公司設計的“首開龍湖 廣州天弈”項目,就將自然、人文及城市的精氣神相融合,為期待回歸生活本質的人們帶去能與自己精神產生共鳴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近日,“首開龍湖 廣州天弈”項目的主創設計師之一、AECOM(艾奕康)中國區建筑及人居環境副總裁、韌性城市負責人沈同生接受風景園林網采訪,講述了他對景觀設計的經驗和理解。他認為,園林景觀專業的價值不只在觀賞性,應更有效發揮其“綠色基礎設施”功能,在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中融入可持續和生態理念,為城市提供更加優質的人居環境。

AECOM中國區建筑及人居環境副總裁、韌性城市負責人沈同生
“首開龍湖 廣州天弈”項目獲得了第十二屆園冶杯地產園林大獎。這一項目在設計上的最大亮點或特色是什么?
例如,每棟樓都設置了酒店式的落客入戶體驗,營造出獨棟住宅的私密性和專享歸屬感。風雨連廊連接了五棟建筑,引導人們回家的路線,營造出一種景在身外、人在景中、天人合一的氛圍。多種形態的水景貫穿整個大區,有氣勢磅礴的大鏡面水,有奔騰的瀑布,也有小橋流水,曲水流觴,這些水景串聯起景觀,實現了山水相融的意境。還有多維度的游園路線,園路環繞著綠蔭,流水,時有道路,時有棧橋,園中的特色天空棧橋橫跨熱帶雨林下沉花園之上,茂密的喬木從棧橋兩側生長而出,提供了一段獨特的觀景路線。
第十二屆園冶杯地產園林大獎作品——首開龍湖 廣州天弈
像“首開龍湖 廣州天弈”這樣的作品,可謂是一處多維藝術空間。然而,地產園林畢竟又是商業項目,在滿足其商業性需求和專業性、藝術性表達方面,設計師該如何進行平衡?
理解了這一點,就會發現兩者并不矛盾。如果說景觀設計是藝術,那它更多的是一種生活藝術,是對人生活方面的思考,需要貼近生活本身的溫度。景觀不該是只可遠觀的藝術形態,需要更多融入人們與自然之間親密的距離感。多年水利設計的經驗讓我了解到自然的過程,在景觀設計中也能平衡地去處理多方意見,最大程度滿足各方要求的解決方案。
艾奕康參與的濱水景觀項目,也很有特色。濱水景觀的打造,如何既有助城市可持續發展,又能成為城市美麗風景,艾奕康在這方面又有什么樣的核心競爭力?
城市發展與河流治理能否兩全其美?河流應該如何治理才能真正有利于城市長遠發展?在深圳大沙河生態長廊景觀設計中,艾奕康的設計師就與大沙河的古往今來及周邊環境進行深入“對話”,傾聽城市對河流的訴求,并在探索與設計過程中找到了答案。最終,通過再造濱水空間留住“鄉愁”,把人跟水之間的關系重新聯系起來,同時糅合景觀,將河流轉變為與城市共同呼吸生長的流動風景。
艾奕康作品——深圳大沙河生態長廊景觀
艾奕康還參與設計了不少城市碧道項目。位于深圳福田區的新洲紅樹碧道,是廣東“萬里碧道”、深圳“千里碧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打造成為“都市型碧道”典范,碧道示范段就有機串聯了紅樹林、新洲村等沿河空間,實現生態連通、景觀連通、步道連通,為市民提供高質量的親水、戲水空間。在整個大灣區內,從深圳大沙河、廣州深圳的碧道到香港的生態海岸線,艾奕康都突破性地在城市基礎設施的發展中融入可持續和生態理念,有效修復生態環境,并提升了城市韌性。
艾奕康作品——新洲紅樹碧道
要說核心競爭力的話,艾奕康可以說比較擅長整合資源,利用多專業的優勢來為大尺度的項目提供服務。在城市建設中,擅長將不同專業的意見整合后,再進行有效的呈現。當不同專業意見起沖突時,會在尊重各方想法的基礎上,共同尋找一個最符合社會價值的解決辦法,并最終以不違背自然生態的方式呈現出來。
眾所周知,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環境生態著面臨巨大的壓力。這對景觀設計將會帶來什么影響,該如何去應對新的挑戰?
在我看來,我們的景觀園林專業應逐漸跳出原本的觀賞性,或僅僅為土地開發加碼的單價值,而應作為環境系統載體的角色,更有效地發揮“綠色基礎設施”的功能,并和灰色基礎設施等協同構建,最終為城市提供更為優質的人居環境。